淺談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鄉村景觀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地域景觀綜合體,具有特定的景觀行為、形態、內涵和過程的景觀類型,是聚落形態由分散的農舍到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功能的集鎮所代表的地區,以旅游的形式對鄉村土地進行再利用,可以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實現鄉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下邊是賽雅園林為大家介紹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應堅持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宏觀上,對鄉村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周邊村鎮的發展情況、自身在整體規劃中的定位和作用等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從而確定其發展目標,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微觀上,統一考慮鄉村的建筑物、硬質景觀、軟質景觀、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生硬的堆砌和拼湊。
二、鄉土性原則
鄉土性是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鄉村承載了人類的活動,是一個歷史過程,在這一漫長的過程當中,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景觀實體,探尋這些景觀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塑造新的形式,是新時代鄉土景觀設計的重點。
1、做農耕場面
農耕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本底,更是鄉村景觀文化的核心,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對比越大,則鄉村旅游景觀文化的表現效果越好。農耕文化景觀意象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加以營造:把農耕生活的一些典型景象提純、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現,如麥場、水車、石碾等; 牛背橫笛、雞鳴犬吠、門前小河、集市等都是農耕生活的點綴。
2、突出“天籟”
鄉村夜景正適宜突出明月的清輝、星光的閃爍,這種純凈透明的夜幕,正是時時處于光污染包圍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新奇感受。
3、服飾與飲食
淳樸簡單的鄉村服飾、鮮美無污染的農家小菜,符合城市人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追求。
三、情節性原則
情節性是指在挖掘當地文化的基礎上,按照講故事的手法組織景觀序列。情節性的主要內容是:
1、圍繞特色,強化特征
在某些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可以圍繞著主題內容、景觀特色,強化景觀的游樂性、參與性、知識性、趣味性、休閑性等綜合休閑活動特征。
2、多樣性和變異性
情節性重在突出該鄉村旅游景觀與其他地區的差異,要注重內容的多樣化和空間環境的多變性。鄉村景觀的內容、布局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搭建一些臨時性的場所,策劃設計一些參與性活動。
3、高度人情化
一切從游客的心理需求出發是設計中應重點突出的設計原則,游人的喜好不同,希望參與的活動各異,應設置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參與項目、欣賞內容,做到人人皆有其喜歡的項目和內容。
四、地域性原則
鄉村旅游景觀的地域性是非常重要的。地域性的主要內容是:
1、運用當地材料
各地由于地質特點、氣候特點不同,在土石、植物、礦產上形成各自的資源特點,這些特征幾乎成為“地域基因”,從根本上影響建筑、景觀用材及構筑技術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觀特點。傳統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環境建設通常是大量性的、經濟性要求較高的建設類型,因此能盡量地使用地方性材料資源,是降低造價、節約經費的重要一環,同時也使不同地區的建筑更具個性,風格更加豐富多彩、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
2、提取并應用當地的“符號”
在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風土人情、哲理文脈等方面可以通過象征性設計符號來表達,設計手段以抽象象征為主,這樣既能有效地增添環境體系的浪漫韻味,又不至于繁瑣和復古。
在進行設計時,首先需要整理當地的文獻資料并實地考察,取得建筑和環境的樣本,歸納總結出代表當地文化景觀特色的符號,包括形態,比例,色彩及組合方式等。其次,在鄉村景觀符號的創新與構成的過程中,可以多元組合,使用多個符號,使環境意境豐富多彩;也可以打散重構,即將符號通過分解、裂變、疊合尺度重組、材料重構等手法,建立新的秩序和組合。
五、生態與可持續性原則
在鄉村旅游景觀規劃中的具體表現主要是,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態系統,實現土地集約經營,保護集中的農田斑塊;建立自然植被斑塊,因地制宜地增加綠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塊,補償和恢復景觀的生態功能;控制建筑斑塊的盲目擴張,塑造環境優美而與自然系統相協調的人居環境和宜人景觀。
六、參與性原則
理想的鄉村旅游景觀不僅要為旅游者提供靜態的觀賞景觀,還會在其游覽過程中添加動態的表演,吸引游客參與,使游客真正融入鄉村生活中。